中投顧問重磅推出"產業大腦"系列產品,高效賦能產業投資及產業發展各種工作場景,歡迎試用體驗! | ||||
---|---|---|---|---|
產品 | 核心功能定位 | 登陸使用 | 試用申請 | |
產業投資大腦 | 新興產業投資機會的高效挖掘工具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招商大腦 | 大數據精準招商專業平臺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治理大腦 | 政府產業規劃及治理的數字化高效工具 | 登陸 > | 申請 > | |
產業信貸大腦 | 企業信貸(融資)需求挖掘高效工具 | 登陸 > | 申請 > |
中投網2023-07-10 09:22 來源:互聯網
聯系電話: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掃碼:
在14家平臺企業被約談、開啟自查整改兩年半后,平臺企業金融業務整改基本完成。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7月7日晚間發布的新聞,目前,平臺企業金融業務存在的大部分突出問題已經得到整改。金融管理部門的工作重點已經從推動平臺企業金融業務的整改轉向常態化監管。
自從2020年11月起,金融管理部門根據法律要求,督促指導螞蟻集團、騰訊集團等大型平臺企業全面整改金融活動中的違法違規問題,以加強監管并有效防范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當天三家金融管理部門還同時披露了對螞蟻集團、騰訊集團以及企業相關負責人的行政處罰信息。據第一財經統計,相關機構及負責人的罰款總額超過100億元。
一位接近監管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對螞蟻、騰訊的整體處罰金額較高,主要是因為它們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高,客戶眾多,業務規模大等原因。金融管理部門對平臺企業和支付行業的政策取向沒有改變。“我們將繼續推動科技金融創新,鼓勵平臺企業繼續擴展金融普惠性,更好地為實體經濟和民生需求服務。”
金融監管一視同仁
最近,針對螞蟻集團、騰訊集團及其子公司在公司治理、金融消費者保護、參與銀行保險業務、從事支付結算業務、履行反洗錢義務和開展基金銷售業務等方面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金融管理部門依據《中國人民銀行法》、《反洗錢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保險法》、《證券投資基金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定,對螞蟻集團、騰訊集團進行了巨額罰款。
“雙罰制度”是金融領域常見的懲罰方式。從此次處罰情況來看,金融管理部門對這兩家平臺及直接負責相關業務的高級管理人員都實施了行政處罰,罰款原因涉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支付結算等方面。
具體來說,螞蟻集團收到了10張罰單,集團及其子公司共被罰款(包括沒收違法所得)71.23億元。罰款對象包括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螞蟻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監管部門還要求螞蟻集團關閉違規開展的“相互寶”業務,并按法律規定賠償消費者利益。
騰訊集團旗下的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及相關負責人收到了5張罰單,被沒收違法所得超過5.6億元,罰款金額超過24.26億元。
接近監管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此次對相關機構的處罰主要是針對它們前幾年經營過程中的不規范行為,目前大部分突出問題已經得到整改,有利于這兩家機構完善治理、加強風險管理、提高整體經營合規水平。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金融管理部門對螞蟻集團等平臺企業的處罰,明確了合法和非法之間的界限,規范了市場秩序,切實保護了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有利于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上述接近監管人士預計,螞蟻集團后續申請金融控股公司設立和征信業務牌照的進程可能會加快。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對螞蟻集團和騰訊集團的處罰金額較高,并不意味著金融管理部門改變了對平臺企業和支付行業的政策取向和監管態度。
上述接近監管人士表示,此次對這兩家機構的行政處罰金額較高,主要是因為它們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高,客戶眾多,業務規模巨大。“總體來看,這兩家機構的合規情況較好,目前業務運營穩定、有序、穩健。”
實際上,平臺企業金融業務的全面常態化監管一直在穩步推進中。
記者注意到,除了披露對螞蟻集團和騰訊集團的行政處罰信息外,金融管理部門近年來還對其他平臺企業進行了日常執法檢查,并對違規機構進行了處罰。
例如,2023年4月,蘇寧金融旗下支付機構易付寶被沒收違法所得1.9萬元,并罰款118萬元;2022年9月,美團金融旗下支付機構錢袋寶被處以1165萬元罰款;2022年9月,滴滴金融旗下支付機構滴滴支付被罰款427萬元。
此外,7月7日當天公布的罰單信息還涉及郵儲銀行、平安銀行、人保財險,顯示出金融監管對各種所有制形式、從事各種金融業務的機構都實施了一視同仁的監督管理。
常態化監管的新階段
近年來,為促進平臺經濟的規范健康發展,平臺企業金融業務的發展和監管制度框架已經形成。
自2020年11月以來,從法律角度出發,金融管理部門督促指導螞蟻集團、騰訊集團等14家平臺企業全面整改金融活動中的違法違規問題,以加強監管并有效防范風險。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在推進平臺企業整改過程中,遏制資本無序擴張的制度框架正在加強。目前,平臺經濟監管已進入有法可依、有規可循的新階段。
例如,《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的立法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自2020年11月1日起實施)、《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備案管理暫行規定》(自2021年5月1日起實施)、《金融控股公司關聯交易管理辦法》(自2023年3月1日起實施)等文件已發布,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進行規范。
業內專家認為,平臺經濟已經建立了規范、透明的監管機制,未來對大型平臺企業將進入常態化監管階段,有利于形成積極、正向、穩定的發展預期,引導、督促大型平臺企業合規經營,更好地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
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整改和常態化監管的根本目的是推動平臺企業金融業務的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近年來,平臺經濟在穩定經濟、促進經濟復蘇、降低創業門檻、提供靈活就業機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金融科技在支付、借貸、證券、保險、理財等各類金融服務領域的應用,提高了金融服務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金融體系的普惠性。
在疫情期間,大量平臺企業利用數字技術支持實體經濟,將線下活動轉移到線上,客觀上緩解了疫情對經濟生活的影響。
業內專家認為,數字技術已成為推動發展的新引擎。通過數字技術賦能金融服務,可以加速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工作,完善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提升銀行的小微信貸能力,促進小微企業融資規模的擴大,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在公正監管、平等準入、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下,金融科技必將在資本合理擴張、保持創新活力和保護公眾權益之間達到更好的平衡,實現科技向善。
金融管理部門強調,未來,他們將全面、準確、全面地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努力提升平臺企業金融業務常態化監管水平,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納入監管范圍,確保同類業務適用同等監管規則,實現公平監管。他們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落實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金融政策措施,支持、鼓勵平臺企業不斷提升金融普惠性,推動科技金融創新,增強國際金融競爭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民生需求。
螞蟻集團在7日晚間回應稱,未來將堅守使命和初心,堅持守正創新,繼續增強科技研發能力,努力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群體提供優質服務并創造更大的價值。
產業投資與產業發展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專家。掃一掃立即關注。
多維度的產業研究和分析,把握未來發展機會。掃碼關注,獲取前沿行業報告。